时间:2022-09-21 01:52:09 | 浏览:817
来源: 原创稿
漫步江阳条条绿道之间,草木繁盛,空气怡人。蓝天白云下,远眺长沱两江,犹如两条碧绿的锦缎延绵天际,河畔青山环绕,绿树葱茏……这幅绿水青山绘成的生态画卷,凝聚着泸州市江阳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治理,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火电厂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水大户,很多环节需要用水,使用复用水系统后,不仅节约了用水量,还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前不久,四川省环保观摩团肯定了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复用水系统的节水效能。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相关要求,设置集中废水处理站,实现废水“零排放”。
曾几何时,江阳区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难”选择。对此,江阳区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绿色发展之路。2016年以来,江阳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GDP增速高于全国、快于全省、优于全市,年均达8.5%,总量连跨两个百亿台阶、2020年达616.36亿元,位于四川省前列、川南第二、泸州市第一,今年预计完成GDP678亿元(全域GDP830亿元),同比增长10%。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并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去年该区PM2.5浓度较2015年下降41%,空气优良天数率达89%,长江江阳区段平均水质达Ⅱ类标准,沱江江阳区段平均水质达Ⅲ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江阳区对环境污染说“不”。近年来,江阳区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坚决放弃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长江机械、豪能传动公司转型,30万吨白酒小曲清香项目、泸州老窖技改提升项目加快推进。研发资金投入超过8亿元,基础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设备、传感器等上游关联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我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5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江阳区科技人才局负责人介绍,江阳区引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创建宇恒泰等省、市级众创空间4家,“创新驱动、产业重构、生态优先、全域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江阳模式基本成型,得到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认可。前不久,江阳区再次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蝉联“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多措并举打污染防治之战
“每天早上6点左右,垃圾收运员便会挨家挨户收运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不过夜。”12月22日,正在家门前忙碌的况场街道游湾村村民孙治彬对当前的生活环境很是满意。江阳区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减少了长江、沱江、河湖沿岸农村生活垃圾对水的污染。
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江阳区建立完善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多措并举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积极加强“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关停取缔工业企业13家。聚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搬迁长江、沱江养殖场5家,整治拆除长江、沱江生态红线管理范围内农家乐5家。累计投资3.63亿元,新改建雨污管网68.7公里,建成镇污水处理厂(站)18个、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厂(站)34个,镇污水处理率达69.3%,完成农村厕所改造6000余户。
江阳区不断加大空气质量巡查管控力度,定期巡查拆迁地、建筑工地,坚持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工地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型多功能路面清洗车“前喷+侧冲+后洒+消防水炮”设计,360度全方位覆盖路面角角落落,让垃圾尘土无处可藏。
“我镇是农业大镇,面临的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问题。”通滩镇建环中心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镇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严格划定了禁养区范围,污水直排沱江和米溪沟的养殖场先后被依法取缔,两家农家乐搬迁,消除了畜禽养殖业及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江阳区层层落实河湖长制,守护碧水清波。完成25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清理整顿沿江砂石堆场34个,搬离长沱两江餐饮船8艘,对河道非法采砂地、河湖岸、河湖路边种树复绿,力促全区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一个城市,有了碧水就有了灵气。江阳区聘请第三方监测机构,设置42处监测断面对区管河流、水库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覆盖实施水质监测,为水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全民参与建美丽宜居之家
“小区改造后,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了!”前不久,大山坪街道新南苑等4个老旧小区,“怎么改”通过居民参与改造完工,居民们十分高兴。江阳区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已完成67个老旧小区改造,剩余64个正在稳步推进中。历史性完成6600余户城市棚户区改造。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今天的江阳区,越来越多的市民自发加入到环境保护队伍。
江阳区通滩镇、华阳街道等镇街,村民自发组建小车、摩托车巡逻队宣传、巡逻秸秆禁烧,群众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由“我要烧”逐步养成“不能烧、不想烧、不再烧”的良好习惯。
江阳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积极上门服务企业,宣传环保政策,听取企业诉求,提出解决思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助力提升精准治污水平。
该区230多名区、镇街、村三级河(段)长,290多名巡河员、保洁员,1200多名环保志愿者,定期开展环保宣传、净滩、巡河等活动,做守护河湖的生态环保卫士。
江阳区水务局组织志愿者,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日,除上街开展宣传外,还开展环保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让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沁入中小学生的心田。
绿色已成为江阳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站在新的起点,江阳区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倒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普及,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营造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袁玉华 陶明洋)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在广东,到底有多少湖南人?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有近两千万人;还有人说,至少有1300万人。在湖南的农村,基本上整个村子里的富余劳动力,南下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逢年过节,到处都是悬挂广东牌照的私家车,把回家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在湖南省,当地的两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三周年。截至目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14项已经完成,42项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从先行先试到先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时
日前,一场主题为“党建+低碳文明”的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国际低碳城所在的坪地街道举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南方城市智库专家,与街道领导“面对面”共话“坪地碳路”。坪地地处深圳东北角,深圳国际低碳城坐落于此。“公司博士增至30人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