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2:56:51 | 浏览:694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王正元 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水经江城醉客遥,风过泸州带酒香。夜幕之下,四川泸州江阳区东门口滨江路,灯光璀璨迷人。“灯光亮得越久,说明我们的夜经济就越繁荣。”近日,泸州市江阳区委书记杨长缨在对江阳夜景图的描绘中,展开了与封面新闻记者的对话,从烟火气说起,娓娓道出江阳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三本账”。
经济账:“绿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封面新闻:江阳区作为主城区,如何发展实体经济?
杨长缨:我们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实体产业支撑,推动传统产业稳步增长,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进一步健全现代产业体系。
江阳区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
一是推动工业规模化。大力实施工业“千亿”集群发展计划,加快推进白酒、机械、建材等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16年以来,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家。江南科技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由2015年的60.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2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500亿元,实现五年翻三番。
二是推动服务业集聚化。大力实施服务业“集聚”发展计划,以业态转型、商圈转型、服务转型为抓手,初步构建起以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文旅科教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2019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271.83亿元,是2015年的2.28倍。2016-201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2.9%以上。2020年,江阳区先后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和四川省服务业强县。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力攻坚乡村振兴工程,大力发展精品果业、绿色蔬菜业、有机高粱等特色产业,蔬菜、高粱、龙眼入选“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去2020年3月31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上,江阳区获评“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全区农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32.6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0.8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3929元,提高到20098元,比全省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5428元。
封面新闻: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要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江阳区做得怎么样?
杨长缨:举一个例子,在江阳区东门口,曾经河边有餐饮船,外地人来泸州都是要到船上品一品长江鱼,看一看夜景,吹一吹江风,但为了生态环境,我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将餐饮船全部拆除 。渔船的赔偿、渔民的安置都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就一个一个耐心做工作,为他们一个一个匹配合适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在是什么都做不来的,就用低保来兜底,这样顺利地实现了渔船拆解、渔民上岸。
江阳已经创成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相较于以前的繁华,现在是更为生态的繁华,而且接下来我们会在长江边继续做好下半篇“文章”,我们计划将与央企联手,总投资300亿元,打造沿江旅游景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我们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先机。上周五,我还去了一趟广元曾家山,接旗举办“四川乡村旅游节”。这是江阳区“十四五”开局之年接力而行第一面旗子: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在我看来,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板块要优质,经济实体要优质。一些好的产业虽然带来的税收可观,但是为了绿色发展,即使是“割肉”,该舍也要舍。
民生账:城乡统筹串起百姓“甜蜜链”
封面新闻:我们的居民怎么样才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从哪些小的事,一件一件去做?
杨长缨:“十三五”以来,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全域惠民工程,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举个例子,在全域教育均衡方面。全市三分之一的义务教育都集中在江阳区,我们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实施全域教育均衡项目32个,新增教育用地1400余亩,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新增班额近600个,新增学位近3万个,在义务教育上让老百姓竖大拇指。
“十三五”期间江阳区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实施全域教育均衡项目。
我们还把乡村振兴列为攻坚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一,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工程,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安全供水方面,我们按照“企业建设运营、政府移交托管、财政补贴支持”模式,累计投入4.4亿元,延伸管网5000多公里,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7%以上,确保农村群众吃得上水、吃得起水、吃得好水。在农村公交方面,我们累计投入2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96公里,开通农村公交线路51条,投入运营车辆136辆,城乡群众出行可无缝换乘,形成“城乡通达、村村相通”的“半小时交通圈”。
江阳区把乡村振兴列为攻坚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一。
此外,我们在医养保健、燃气供应、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大力实施全域惠民工程。
封面新闻:这本民生账,花得值不值?“十四五”期间的民生账单,会有何新的期盼?
杨长缨:非常值得。老百姓对幸福的追求是区委区政府最大的一个目标,老百姓必须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兜牢民生支出底线,确保全区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持续加强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综合改革,优化审核确认流程,实现社会救助各项业务“一网办理”。逐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问题账”:负面清单激发创新活力
封面新闻:我观察到,江阳区梳理了一个问题账本,为什么做这个账本,有什么用?
杨长缨:这个账本是制约和发展的一百多个问题。有这个“负面清单”,就更有针对性的发现隐患,针对性的调研、思考和解决问题。针对全区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找到入手解决的突破点。就如鱼骨头一样,我们把一个个刺梳理出来,逐一解决,每一个问题解决后就是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样又可以促进整体工作的推进。
封面新闻:2020年大家都经历了一场疫情“大考”,作为当地防疫总指挥官,面对疫情您和江阳区是怎么做的?
杨长缨: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立刻建立了一个指挥体系,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坚固的防线,这个防线是建立在每个村落、每个楼栋。我们用一百二十小时建立了四个隔离医院,虽然到现在有的没有用上,但是说明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江阳区共有七例,但是七例全部没得一个二代病例,没得一个三代病例。
防疫战打得这么好,也是与我们三个保障密不可分。第一个就是组织保障,就是建立我们自己的组织体系、指挥体系。第二个是工作保障,就是相关的物资保障,各种要素保障。第三个是纪律保障,铁的纪律是打仗的底气,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四川省泸州市发生疫情以来,江阳区市场监管局紧盯冷链食品防疫安全,对辖区冷链食品经营户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9月10日检查时,执法人员在某冷链食品店冰柜内查获进口“冻南美白虾”两盒(原产国:
6月1日,位于江南科技产业园的四川圣融达容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这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2019年12月招引落户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主要生产电容电阻,生产基地一期去年12月投产,今年进入全面生产,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0亿元。风劲潮涌逐浪
导读:本期文章内容给大家介绍2020年泸州市区划信息(详细地名)一览表,带你了解泸州市有几个区、县,地名细分到具体街道、乡镇,一起来看看吧!2020年泸州市区划一览表(地名信息):江阳区:南城街道、北城街道、大山坪街道、邻玉街道、蓝田街道、
来源:泸州市卫健委网站2020年9月28日,泸州市纳溪区新增1例境外返泸无症状感染者。邓某某,男,37岁,家住泸州市纳溪区胜利街社区建设路。2020年9月5日乘飞机从俄罗斯到深圳市,按要求在深圳完成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集中隔离后于9
新京报快讯 据纳溪发布官微消息,3月23日16时26分,纳溪区政府值班室接区公安分局报告:丰乐镇有4人死亡。接报后,泸州市、纳溪区相关领导迅速赶赴现场,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开展人员排查、事件原因调查、医疗救治、善后处置等工作。经调查核实
郭玉红 封面新闻记者 曹笑 刘柯辰5月31日,封面新闻记者获悉,5月28日,四川泸州龙马潭区小市街道举行2021年泸州市“阳光问廉”活动。不留情面、不走过场,一个个犀利提问和暗访曝光问题,如“发点球”样精准指向问廉对象。现场群众投票“不满9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摄影报道9月9日上午,秋雨停了。放眼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老鹰坵生态湿地公园,一片绿意尽收眼底。“我家到这儿只要十分钟。所以每天都会来锻炼,呼吸新鲜空气。”罗汉街道居民李莉一边哼歌,一边在公园里
刘传福 封面新闻记者 曹笑“关于互联网举报龚革川同志的问题,经查,相关检举控告均不属实,现予以澄清……希望龚革川同志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将组织的关怀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报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3月31日,在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