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9:11:59 | 浏览:375
过去五年,泸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星夜兼程,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创文梦”“高铁梦”相继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大美乡村魅力初显……
泸州,是一座拥有多彩底色的城市。
这里有红色的基因传承,红军曾在乌蒙赤水间书写“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传奇;长征精神传承至今,汇聚成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
这里有绿色的生态底蕴,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两块金字招牌,森林覆盖率达51%;作为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口,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这里有白色的致富产业,2020年全市酒类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是全国唯一的浓香型、酱香型白酒叠合区。
这里有变革的勇气、创新的思维,让发展成色更加鲜亮: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7.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1亿元,同口径增长12.9%,总量居全省第3位。
初心不改,奋进新时代;川江潮涌,扬帆新征程。
今天,泸州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9月16日4时33分,泸县发生6.0级地震。
灾情发生后,泸县454个党组织、5600余名党员闻灾而动、快速响应;72小时里,7000多名专业救援人员驰援,7.6万余人转移,妥善安置1.4万余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这五年,在泸州各条战线上,在全市各项工作中,9183个基层党组织、199558名党员冲锋在前,在守土担责中彰显初心;问忧解难,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使命,让红色党旗在酒城大地高高飘扬。
在助力疫情防控一线,全市9100余个基层组织、19.9万多名党员积极投身其中,组建4240支党员志愿队,构建起市县乡村组五级防控体系。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泸州向317个脱贫村、45个乡村振兴重点村、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社区)全覆盖选派驻村帮扶力量,6600余名干部人才下沉一线。
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创新推进“红色物业”,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建立网格(小区)党组织576个、培育星级红色物业16家、打造小区红色驿站25个,用红心点亮民心。
……
五载风雨路,旧貌换新颜。
泸州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持续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筑灵魂、强党性、增本领,为泸州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5年前,年人均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5年后,年人均收入2.3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98万元。”11月3日上午,泸县喻寺镇谭坝村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仕彬正在给省上专家们介绍“谭坝村经验”。
从昔日的“贫困村”,蜕变为今日村集体资产突破7000多万元的明星村,谭坝村作为泸县“乡村振兴试验田”,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马仕彬看来,“谭坝村经验”的核心密码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
五年来,泸州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新增公办幼儿园157所、高中阶段学校9所、普通高校2所,西南医科大学成功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1年10月13日,泸州市召开“民心守护”工程工作推进会,通过大力实施“民心守护”工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温暖民心、赢得民心、守护民心,为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筑牢群众根基、凝聚人心力量。
产业转型
支撑高质量发展
“风过泸州带酒香”,没来过泸州的人,若从网络上搜索一下,或许会用一个词来形容:酒城。
的确,泸州“酒以城名、城以酒兴”,白酒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2016年,泸州市酒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93.35亿元。五年来,凭借着全国唯一的浓香型、酱香型白酒叠合区优势,泸州不断加快产区“集聚”态势。2020年,全市酒类产业营业收入实现1008.4亿元、税收突破100亿元,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2020年10月30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授予泸州全国首个“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泸州”称号。
为什么首个是泸州?
近年来,泸州白酒产业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求变: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了白酒的智能化酿造;郎酒集团打造的郎酒庄园,一年内迎客10万人……
的确,酒城并不止于酒。
在泸州国家高新区科创路一侧,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内的标准厂房并列排开。园内,四川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人机高效协同,智能化程度达到了70%。
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该公司能够日产“泸州造”电脑1000台,年产30万台。其产品已覆盖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
“今年我们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现在产值近3个亿,累计销售生产近5万台。”该公司副总经理何正洪说,如果市场需求满足生产要求,公司将增加第二条生产线,一年产能将达到60万台。
2017年,第一家智能终端企业落地并投产,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基础性探路。之后的4年时间里,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成长:2017年11月23日,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在泸州上线运营;2020年6月22日,首台“泸州造”长城电脑下线……
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泸州还有更大的目标:
依托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中国电科(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园,聚焦智能终端等六个领域及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产业,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加快建成四川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数字城市标杆。
近年来,泸州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如今正聚焦白酒(食品)、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纺织新材料、绿色建材产业重点发展,并实行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链长负责制”,推行“一个产业、两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模式。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为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脱贫攻坚
一个都不能少
乌蒙磅礴,赤水奔腾。
泸州是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和赤水河流域综合开发重点区域,所辖三区四县中就有叙永、古蔺两个国贫县和合江1个省贫县,有贫困村324个、贫困人口11.5万户39.9万名。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让泸州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勠力同心,向贫困发起猛攻。
五年里,泸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22亿元;先后选派1026名第一书记和2.5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投身到脱贫攻坚战场,一系列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古蔺县椒园镇犀牛村,地处乌蒙山深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距离附近的双沙镇、马蹄镇等都超过了20公里。村民想要出门非常艰难,生活也很困苦。
2016年,乌蒙山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至古蔺县太平镇农村扶贫公路(赤水河环线扶贫公路)开工建设,挖掘机、货车、筑路机械开进了犀牛村,让村民们有了新盼头。
乌蒙山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至古蔺县太平镇农村扶贫公路是泸州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交通扶贫项目,亦是目前乌蒙山片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大扶贫公路项目。公路途经古蔺县9个乡镇,全线覆盖建制村105个,人口40万人,其中贫困村52个,贫困人口51646人。
“一路通,百事通”。2019年底,乌蒙山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至古蔺县太平镇农村扶贫公路建成通车,沿线村民出行和农产品外销不再是难题。公路在犀牛村境内的“十二道拐”,更是成了“网红路”。
“以前几个月不赶一次场,因为路太远太难走了。现在我还是不去赶场,因为打个电话,农用物资就有人用车送到家。”站在装满囤货的屋内,住在“十二道拐”山坡上的犀牛村四组村民罗菊无比满足地说:“扶贫公路是家门前的幸福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大家都有能力去生产、去致富、去享受生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20年底,泸州实现39.9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底的2488元增长到10301元。
绿色发展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泸州承担着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大政治责任。
如何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2016年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鲜明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6月,《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在北京通过评审,成为长江经济带首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也是全国地级市首个生态优先发展规划。之后,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将生态环保攻坚行动作为泸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攻坚行动”之一。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则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门部署。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强化优美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泸州市在保护上做“加法”、污染上做“减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石化、机械制造、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退城入园”,初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环保集中监管。大力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火力发电、造纸、制砖、化肥、炼焦等落后产能,涉及企业共65家。实施城市公园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建成各类城市绿地6667.74公顷、城市公园45个。
一个个规划和安排,一项项举措,彰显出泸州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也带来泸州环境质量的持续优化。
2017年,泸州创成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五年来,长江出川断面水质、赤水河入长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沱江干流入长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6年的69.7%提升到2020年的88.5%;治理岩溶区面积414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6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1%。
护住了绿色这个底色,挖掘更多的产业特色也变得可能。仅在赤水河流域,泸州市就已建成合江真龙柚、叙永赤水河新品水果等现代农业园区39个,并打造精品甜橙产业带、荔枝龙眼产业带、高山错季蔬菜产业带,“赤水河甜橙”“合江荔枝”等区域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在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富民村,这个曾经的四川省重点贫困村,如今发展起菊花(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成功创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村民陶明金说:“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还能住在景区里!”
深化改革
释放“磁吸”魅力
坐拥两江,享舟楫之便。泸州自古就是一座开放之城,早在宋明时期,就已是全国著名的33个商业都会之一。
创新、开放的基因流淌在泸州人的血液里。
初冬时节,寒意初显,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里却是暖意融融。
“请问您要办什么业务?”“我想增加公司的营业范围。”11月4日,泸州临港文创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倩茹在提交相关资料后不到10分钟,便在服务大厅窗口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
这不是李倩茹第一次享受到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的便捷服务。之前,因为自贸试验区“准入即准营”清单制服务政策,李倩茹在办理企业开设手续时,仅提供了一份申报材料,签订了一份承诺书,就同时领取到了营业执照和相关经营许可证。
“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2017年挂牌以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已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72项,6项创新服务获国务院发文全国推广或通报表扬。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泸州市累计完成经济、农业农村、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等9大领域606项改革事项,实施完成国、省部署改革试点70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0证明”城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试点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21年8月16日,1万斤合江荔枝装船启程运往加拿大。这是合江县引导荔枝“触网”,以跨境电商模式直接出口的一次尝试。
2019年,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合江县跨境电商分园区依托农特产品产业优势,成功探索出“农特产品基地+出口贸易公司+跨境电商平台”的闭环新模式,帮助合江荔枝通过跨境电商走出国门。
“出口,为合江荔枝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也为合江荔枝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合江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局长潘春晓介绍说,合江荔枝丰产年出口价格是本地价格的3倍,荔枝出口每亩能增收5000元至1万元。
2017年以来,泸州市成功争取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泸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重大改革开放平台。当前,泸州已成为除成都之外,省内对外开放平台数量最多、开放能级最高的城市。
9月10日,2021第九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拉开序幕。本届商博会设乡村振兴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宾城市·永川馆、“一带一路”国家及跨境电商馆、数字零售供应链馆等11个展馆,邀请了来自国内国外众多经销商和服务商参展。
在此之前,今年4月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成功举行,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7850万人次观展。
“春酒秋商冬农”,泸州正以会展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今天,泸州正朝着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泸州日报 孔芒 刘明霞 朱虹 牟科)
南都讯 记者钟丽婷 通讯员机场宣因新白广城际轨道T1站第三期施工需要,8月8日9时起,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到达区机场大道东部分路段行车线路将有调整。社会车辆通道将整体向东侧迁移,车道数维持3条不变,最右侧保留一条大巴专用道和一条出租车专用道
“新白广城际轨道”是增城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项目简称,是穗莞深城际客运主轴的北段、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增城新塘站,途径白云机场,抵达花都广州北站,全长77.573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白云机场T1
因新白广城际轨道T1站第三期施工需要,今日9时起,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A到达区机场大道东部分路段行车线路将有调整:社会车辆通道将整体向东侧迁移,最右侧保留一条大巴专用道和一条出租车专用道。此次调整,旅客和车主出行基本不受影响。新白广城际轨道T
T1航站楼A、B到达区社会车辆接客通道关闭首日,白云机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但也有旅客对此不太习惯。机场方面呼吁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今天(11月30日)零时起,因新白广城际轨道机场段T1站施工需要,T1航站楼A、B到达区社会车辆接客通道
新京报讯(记者 王真真)距离“五一”假期不足三周,旅客的出行热度持续升温。4月12日,去哪儿网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机票预订量已经大幅超过2019年同期,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25倍;机票平均支付价格924元,比2019年上涨超过
来源:北京青年报民航出行数据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春运出行预测:春运机票预订热度上升部分航班节前全价经济舱机票售罄民航出行数据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2019年民航散客春运出行预测报告》显示,春运临近机票预订热度上升,难买航线最早提前49天预订
新京报讯(记者 王真真)12月12日,2020年春运首日(1月10日)火车票开售,在返乡探亲和旅游客流带动下,春运机票预订热度也迅速飙升。携程发布的《2020春运乘机出行预测报告》(简称“《报告》”)显示,云南、黑龙江、四川等地是热门目的地
在我们的正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失眠,但是失眠也有它的轻重成程度,因为每一个人失眠的理由以及个人本身敏感状态也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程度的失眠方式,缓解方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吧。失眠是怎么分类的?1、轻度。轻度的失眠是我们现实中
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的用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草荐枕、木枕、玉枕、瓷枕、盐枕、琥珀枕、琉璃枕、藤枕、布枕等各种枕头。据《说文解字》解释,“枕,卧所以荐首者。从木,冘声。”其中,“荐”意指草或草垫子。据记载,上古社会先民通常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每晚睡前,市民马楠都会拿出睡眠喷雾在枕头上喷几下,戴上睡眠监测手环,将蒸汽眼罩敷在眼睛上……“这些装备可以让我睡得踏实。”当一夜好眠成了“奢侈品”,也就催生了潜力巨大的睡眠市场,各类助眠产品应运而生,从医药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