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9:11:59 | 浏览:395
过去五年,泸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星夜兼程,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创文梦”“高铁梦”相继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大美乡村魅力初显……
泸州,是一座拥有多彩底色的城市。
这里有红色的基因传承,红军曾在乌蒙赤水间书写“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传奇;长征精神传承至今,汇聚成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
这里有绿色的生态底蕴,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两块金字招牌,森林覆盖率达51%;作为长江出川最后一道关口,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这里有白色的致富产业,2020年全市酒类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是全国唯一的浓香型、酱香型白酒叠合区。
这里有变革的勇气、创新的思维,让发展成色更加鲜亮: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7.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1亿元,同口径增长12.9%,总量居全省第3位。
初心不改,奋进新时代;川江潮涌,扬帆新征程。
今天,泸州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9月16日4时33分,泸县发生6.0级地震。
灾情发生后,泸县454个党组织、5600余名党员闻灾而动、快速响应;72小时里,7000多名专业救援人员驰援,7.6万余人转移,妥善安置1.4万余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这五年,在泸州各条战线上,在全市各项工作中,9183个基层党组织、199558名党员冲锋在前,在守土担责中彰显初心;问忧解难,在为民服务中践行使命,让红色党旗在酒城大地高高飘扬。
在助力疫情防控一线,全市9100余个基层组织、19.9万多名党员积极投身其中,组建4240支党员志愿队,构建起市县乡村组五级防控体系。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泸州向317个脱贫村、45个乡村振兴重点村、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社区)全覆盖选派驻村帮扶力量,6600余名干部人才下沉一线。
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创新推进“红色物业”,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建立网格(小区)党组织576个、培育星级红色物业16家、打造小区红色驿站25个,用红心点亮民心。
……
五载风雨路,旧貌换新颜。
泸州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持续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筑灵魂、强党性、增本领,为泸州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5年前,年人均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5年后,年人均收入2.3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98万元。”11月3日上午,泸县喻寺镇谭坝村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仕彬正在给省上专家们介绍“谭坝村经验”。
从昔日的“贫困村”,蜕变为今日村集体资产突破7000多万元的明星村,谭坝村作为泸县“乡村振兴试验田”,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马仕彬看来,“谭坝村经验”的核心密码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
五年来,泸州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新增公办幼儿园157所、高中阶段学校9所、普通高校2所,西南医科大学成功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1年10月13日,泸州市召开“民心守护”工程工作推进会,通过大力实施“民心守护”工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温暖民心、赢得民心、守护民心,为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筑牢群众根基、凝聚人心力量。
产业转型
支撑高质量发展
“风过泸州带酒香”,没来过泸州的人,若从网络上搜索一下,或许会用一个词来形容:酒城。
的确,泸州“酒以城名、城以酒兴”,白酒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2016年,泸州市酒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93.35亿元。五年来,凭借着全国唯一的浓香型、酱香型白酒叠合区优势,泸州不断加快产区“集聚”态势。2020年,全市酒类产业营业收入实现1008.4亿元、税收突破100亿元,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2020年10月30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授予泸州全国首个“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泸州”称号。
为什么首个是泸州?
近年来,泸州白酒产业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求变: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了白酒的智能化酿造;郎酒集团打造的郎酒庄园,一年内迎客10万人……
的确,酒城并不止于酒。
在泸州国家高新区科创路一侧,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内的标准厂房并列排开。园内,四川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人机高效协同,智能化程度达到了70%。
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该公司能够日产“泸州造”电脑1000台,年产30万台。其产品已覆盖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
“今年我们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现在产值近3个亿,累计销售生产近5万台。”该公司副总经理何正洪说,如果市场需求满足生产要求,公司将增加第二条生产线,一年产能将达到60万台。
2017年,第一家智能终端企业落地并投产,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基础性探路。之后的4年时间里,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成长:2017年11月23日,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在泸州上线运营;2020年6月22日,首台“泸州造”长城电脑下线……
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泸州还有更大的目标:
依托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中国电科(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园,聚焦智能终端等六个领域及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产业,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加快建成四川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数字城市标杆。
近年来,泸州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如今正聚焦白酒(食品)、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纺织新材料、绿色建材产业重点发展,并实行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链长负责制”,推行“一个产业、两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模式。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为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脱贫攻坚
一个都不能少
乌蒙磅礴,赤水奔腾。
泸州是乌蒙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和赤水河流域综合开发重点区域,所辖三区四县中就有叙永、古蔺两个国贫县和合江1个省贫县,有贫困村324个、贫困人口11.5万户39.9万名。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让泸州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勠力同心,向贫困发起猛攻。
五年里,泸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22亿元;先后选派1026名第一书记和2.5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投身到脱贫攻坚战场,一系列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古蔺县椒园镇